刊名:证券市场红周刊 |
刊期:周刊 |
期刊选读:( 封面导读
) |
|
|
过往推荐文章 |
|
|
|
|
|
《证券市场红周刊》封面导读 |
|
|
|
证券市场红周刊2005第8期 |
如果姑且将春季的这一次赚钱效应称为“两会行情”,那么2005年的这场行情能持续多久?将呈现怎样的热点机会?各路机构对此又是何种心态?对这些问题的回答,恰能勾勒出本次“两会行情”的大致轮廓。[评论] |
|
证券市场红周刊2005第7期 |
猴年的股市果然上窜下跳让人费尽心神,不知今年的股市能否肖鸡而“一唱天下白”?忙累了一年,本以为春节这个大假让我们和股市都歇了,但喜庆节日的点点滴滴却都又不时闪现出股市这个冤家的影子。[评论] |
|
证券市场红周刊2005第6期 |
在1月30日由《红周刊》和北京电视台财经频道《证券无限》栏目联合主办的会议上,郭贵龙开宗明义地提出,期待今天的会议能够成为中国股市的遵义会议,能够为处于水深火热的中国证券市场做出点贡献。[评论] |
|
证券市场红周刊2005第5期 |
《红周刊》通过对2004年基金公告的数据统计,勾勒出基金经理这群金领人像最新的全貌。到底什么样的人物能够担当领军新基金的重任?又是什么原因让那些曾经风光的基金经理最终不知天涯何处是归宿?本文将为您揭开其中的奥妙。[评论] |
|
证券市场红周刊2005第4期 |
也许询价制的正式实施,不过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,轻松地将1200点推倒在地,但这根“稻草”的真实分量,以及对今后市场产生的影响,无论是机构投资者还是个人投资者都无法忽视的。[评论] |
|
证券市场红周刊2005第3期 |
相对普通投资者,基金虽然占尽了“天时地利”,但由于市场环境的挤压、自身投资理念的局限,以及来自外围的种种不信任,导致了基金“手举杠铃难以腾挪”的窘境。牛市则罢,在熊市,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痛苦,基金体会得最为深刻。[评论] |
|
证券市场红周刊2005第2期 |
中国股市的投资者将自己比作一群裸泳者:在股市大潮的洗涤下,很多人发现输得只剩下一条内裤。这是投资失败的结果还是制度设计的必然?在中国经济高速行驶的列车上(中国GDP连续年保持7%以上的增长),为何独独抛下了最有勇气和最具实力的一群?[评论] |
|
证券市场红周刊2005第1期 |
在这一年里,证券投资咨询公司遭遇到的投诉,也许是在十年多的时间里最为密集的一年。投诉的焦点集中在那种以会员制模式招揽会员的盈利模式,而很多上当受骗的投资者往往感到投诉无门...... [评论] |
|
证券市场红周刊2004第51期 |
经济增长周期必然伴随着长期的牛市。然而,中国三年来的股市却逐级下跌,市场人气萧条,信心溃败,与经济发展的大背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。我们认为,2005年或将成为A股市场定价水平扭转长期下降趋势的一个转折点,甚至将是A股市场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转折点。[评论] |
|
证券市场红周刊2004第50期 |
本周大盘再度考验1300点,但这次可不都是蓝筹股惹的祸。相反,在以网络科技股为代表的短线投机股领跌大盘的过程中,钢铁股、石化股、汽车股却屡出援手,一次又一次将大盘从1300点以下拉回来。怎样看待这一次蓝筹股的启动,是王者归来还是昙花一现?[评论]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