位置:首页 > 财经 > 阅读 > 证券市场红周刊专栏
订阅本刊
刊名:证券市场红周刊
刊期:周刊
期刊选读:( 封面导读 )
关于本刊 联络本刊
过往推荐文章
赚钱期:春季攻势和“两会”行情情结(03-01)
庄心一: 股市应是和谐社会的一部分(03-01)
离开股市的日子:编辑部的故事·春节版(02-21)
“2005年中国股市行情峰会”激情的碰撞(02-21)
证监会换帅 一位主席和三位“传闻主席”(02-21)
毒药:全流通补偿方案是纸上谈兵?(02-21)
华电国际冲击波:机构或个人投资者都无法忽(02-02)
反弹向上还是重归熊途? 市场急需有力主动(01-23)
A股有望短期反弹:挖掘具有行业竞争优势的(01-23)
亦真亦幻看IPV6:市场的热炒只是题材匮乏之(01-23)
15家公司“合而为一” 中石化:企业整合进(01-23)
谁把股民当猴耍弄 “存量发行”只是概念游(01-23)
历经亏损痴心不改 中国股民生存现状大调查(01-12)
新政策实施的负面影响 期待沉默中的爆发(01-12)
技术派专家“会诊”股指走向:止跌目标1050(01-12)
谁将成为询价第一股 中金公司承销有望胜出(01-12)
依然跌跌不休:炸弹·扯淡·惨淡·荒诞·完蛋(01-12)
伤心2004:政策利好只是管理层“圈钱”伎俩(01-07)
“否极泰来”是市场真谛 一月蕴涵丰富投资(01-07)
游资收获只有“社会效益” 05年战略以盈利(01-07)
基金怪圈效应欲罢不能:陷入熊市下跌无法自拔
相对普通投资者,基金虽然占尽了“天时地利”,但由于市场环境的挤压、自身投资理念的局限,以及来自外围的种种不信任,导致了基金“手举杠铃难以腾挪”的窘境。牛市则罢,在熊市,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痛苦,基金体会得最为深刻。 >>>[详细内容]
2005年第3期
本期精选内容
·春节前见分晓:证券市场“是先救命,还是先治病” (01-23 10:10)
·上市公司的讲故事与变戏法:最显而易见的操纵 (01-23 10:07)
·反弹向上还是重归熊途? 市场急需有力主动性买盘 (01-23 10:05)
·《红周刊》中小企业板指数:市场渐入调整末期 (01-23 10:03)
·A股有望短期反弹:挖掘具有行业竞争优势的企业 (01-23 10:02)
·好事还需要好办 类别股东投票表决为何开局不利? (01-23 10:00)
·新年股市上空的幽灵:存量发行对市场冲击有多大 (01-23 09:58)
·意义不大麻烦不小——第三只眼看上市公司的更名 (01-23 09:56)
·亦真亦幻看IPV6:市场的热炒只是题材匮乏之噱头 (01-23 09:53)
·15家公司“合而为一” 中石化:企业整合进行时 (01-23 09:49)
·“减震器效应”将反复出现 大幅下跌的空间有限 (01-23 09:47)
·减税政策券商受益1.2亿元 与亏损相比杯水车薪 (01-23 09:46)
·看好中国发展 日兴资产推出首只开放式A股基金 (01-23 09:43)
·谁把股民当猴耍弄 “存量发行”只是概念游戏 (01-23 09:41)
·重大政策“亦真亦幻” 管理层态度决定市场一切 (01-23 09:35)
·基金走下“神坛”:非流通股启动放弃估值话语权 (01-22 11:49)
>>> 若要浏览更多精典内容,请订阅本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