刊名:中国经济周刊 |
刊期:周刊 |
期刊选读:( 封面导读
) |
|
 |
过往推荐文章 |
|
|
|
|
 |
《中国经济周刊》杂志专栏 |
|
|
| 【中国经济周刊】20050606期 | 中国官方有了解决贸易争端的“新思维”——由传统的“抗议”,升级为“自救”;纺织品争端会否成为新的贸易标本——标志着欧美贸易保护主义的重新抬头,也是中国用新思路维护自身合法贸易利益的尝试。[评论] | | 【中国经济周刊】20050531期 | 尽管是国有企业,但高校企业的投资并非来自国家直接的财政投资,而主要是教职工的福利积累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无形资产,因此,它们的国资属性将走向何方?是划归国资委管理?还是学校继续进行产权改革?抑或发展为公众公司?[评论] | | 【中国经济周刊】20050516期 | 100名中国企业家约定,连续10年每人每年捐赠10万元人民币成立一个机构—阿拉善SEE生态保护协会,向沙尘暴源头宣战。SEE取society(社会)、entrepreneur(企业家)、ecology(生态)三个英文单词的首个字母组合,意思即企业家为生态平衡所承担的社会责任。[评论] | | 【中国经济周刊】总299期 | 中国现代商业经济中的一支最具潜力的舰队—闽商,正以势不可挡的姿态走向国际商业舞台的最前沿。其“爱拼才会赢”的商业理念,也日益成为中国经济生活中最具活力的商业灵魂。[评论] | |
|